VAR再引争议!关键判罚左右比赛,球迷怒斥裁判‘毁掉经典对决’
本文目录导读:
昨晚的英超焦点战中,曼城与利物浦的强强对话以2-2的平局收场,但赛后舆论的焦点并非球员的精彩表现,而是裁判组和VAR(视频助理裁判)的一次关键判罚,比赛第78分钟,利物浦前锋萨拉赫在禁区内被曼城后卫鲁本·迪亚斯放倒,主裁判安东尼·泰勒第一时间未作表示,VAR介入后仍维持原判,这一决定彻底点燃了双方球迷的怒火,社交媒体上“裁判争议”和“VAR失灵”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。
争议瞬间:VAR为何“视而不见”?
慢镜头回放显示,迪亚斯在防守时确实与萨拉赫有身体接触,后者倒地动作明显,但VAR团队认为接触“不足以为点球”,主裁判泰勒也未到场边回看录像,利物浦主帅克洛普赛后怒斥:“这100%是点球!VAR的存在意义是什么?如果是为了避免错误,那今天它彻底失败了。”而曼城主帅瓜迪奥拉则态度暧昧:“我没看清,但裁判总有他们的理由。”
英超裁判委员会随后发布声明,称“VAR已复核所有角度,判罚符合规则”,但未解释具体标准,这一回应反而引发更多质疑——前英超裁判克拉滕伯格在专栏中直言:“VAR的‘主观性’正在摧毁比赛的流畅性和公信力。”
VAR时代:技术辅助还是“甩锅工具”?
自2016年引入VAR以来,争议从未停歇,支持者认为它减少了“冤假错案”,但反对者批评其拖慢节奏、削弱裁判权威,数据显示,本赛季英超VAR平均每场介入1.2次,但“改判准确率”仅68%,远低于德甲(85%)和意甲(80%),更讽刺的是,VAR的介入标准始终模糊,清晰明显的错误”如何界定?
本场争议并非孤例,上个月阿森纳对阵曼联的比赛中,厄德高的禁区内手球未被判罚,VAR同样沉默;而热刺球员罗梅罗的红牌动作却因VAR介入被升级处罚,球迷调侃:“VAR不是来解决问题的,它是来随机抽奖的。”
专家观点:规则漏洞还是人为失误?
体育法律专家大卫·贝克分析:“问题出在两方面:一是规则本身给裁判留了太多自由裁量权,二是VAR操作员往往不敢推翻主裁判的初始判罚。”他举例称,国际足联2023年新规要求VAR“最小限度干预”,但这反而导致关键判罚畏首畏尾。
前英格兰国脚加里·内维尔更尖锐指出:“VAR让裁判成了‘甩手掌柜’——他们知道有人兜底,反而更依赖技术。”数据显示,英超主裁判主动回看屏幕的比例不足10%,远低于其他联赛。
球迷愤怒:比赛“灵魂”正在流失
安菲尔德球场赛后响起震耳嘘声,利物浦球迷拉起横幅“VAR=Very Awful Refereeing(糟糕透顶的判罚)”,曼城球迷则抱怨VAR选择性执法——上半场哈兰德的进球因“毫米级越位”被取消,但画线精度引发质疑。
资深球迷协会主席汤姆·威尔逊感叹:“我们接受误判是足球的一部分,但现在VAR把争议放大了十倍,以前骂裁判,现在连机器一起骂!”一项民调显示,67%的英超球迷认为VAR“让比赛更糟”。
未来出路:改革还是废除?
英超官方表示将在下赛季试行“半自动越位系统”和“裁判麦克风公开”,但能否平息争议仍是未知数,国际足联则推动“限时VAR复核”(最长90秒),但专家警告这可能导致仓促决定。
克洛普的提议或许代表多数教练心声:“要么让VAR彻底透明化,要么就回到纯粹的人工判罚,现在这种半吊子状态最糟糕。”
这场2-2的平局或许会被遗忘,但VAR引发的信任危机将持续发酵,当科技与人性碰撞,足球比赛的“不可预测性”正被“不可解释性”取代,裁判争议不会因一场比赛终结,但球迷的耐心正在耗尽——他们只想看一场公平的较量,而不是在回放和争论中消耗热情。